曾经的“百万房产”如今成了烫手山芋,背负百万房贷的“富人”正悄然变为“穷人”。江门读者陈珂的遭遇便是这困境的缩影:四年前斥资340万购入的房产,如今240万挂牌无人问津,而小区内同户型房产已以189万成交,令他寝食难安。“卖吧,亏损150万心痛不已;不卖吧,又恐价格继续下跌,连189万都保不住。” 陈珂的焦虑,正是当下无数房东的真实写照。
一、百万房产缩水,房价暴跌成现实
这几年房价的跌幅令人咋舌。黄奇帆先生前两年曾在论坛上指出“2020年到2024年全国房价平均跌幅达40%”,当时此言论并未得到广泛认同,但如今,残酷的数据已摆在眼前。江门等城市房价普遍下跌40%至45%,湖北荆门一套140平米的四居室,如今总价不足48万,几乎回落至2017年前的水平。温州房价较最高点跌幅超过30%,部分小区房价三年内暴跌数百万元。一线城市也未能幸免,北京顶尖学区房单价从10万元/㎡跌至6.5万元,上海内环老商品房普遍下跌15%至25%。更令人担忧的是房屋滞销,202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仅为9.7亿平方米,较2021年的18亿平方米锐减近半。曾经引以为傲的“我家房子值百万”如今听来却令人心生戚戚,百万房产正在大规模缩水,部分甚至沦为“五十万都难卖”的烫手山芋。
展开剩余69%二、房价下跌,债务压力加剧
许多人认为房价下跌仅仅意味着资产缩水,但更可怕的是负债率的急剧攀升。让我们来看一笔简单的账:假设2021年购入一套200万的房产,首付3成(60万),贷款7成(140万),负债率为70%(140万÷200万)。到2025年,房价跌至150万,剩余贷款130万,负债率则飙升至87%(130万÷150万)。房价每下跌10%,债务压力便会加重25%,这绝非危言耸听。温州炒房客张老板便是前车之鉴,去年囤积的5套郊区房总价跌幅达35%,每月需贴补4万元偿还房贷,房屋挂牌半年却无人问津。在这种情况下,即使账面资产仍价值百万,也仅仅是数字而已,急需用钱时根本无法变现,反而成了沉重的负担。你以为自己是“百万富翁”,实际上早已沦为“负债囚徒”。
三、加速贬值的房产类型
并非所有房产都能称之为资产,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环境下,部分房产贬值速度惊人,极易造成资金被套牢。我们此前文章已分析,主要包括以下两类:
其一,三四线城市“人口流失型”房产。住建部数据显示,全国现有6亿栋房屋,可容纳30亿人,而我国人口仅14亿,且连续三年人口负增长,2023年死亡人口比出生人口多出208万。年轻一代数量减少,00后购房意愿较90后低40%,以往依靠“六个钱包”支撑的房价,如今已难以维系。四川遂宁蓬溪县33万元购入80㎡三居室,黔东南33万元购入82㎡住宅等案例屡见不鲜,这类房产未来仍将面临下跌。
其二,大城市远郊区高层老旧房产。住建部今年5月出台的新规对老旧房产并不友好。例如,北京西城区1995年代建成的26层电梯老旧小区,半年内房价跌幅达22.7%,是次新房跌幅的2.4倍。这些老旧房产普遍存在层高低、隔音差、消防隐患等问题,而新规要求层高不低于3米,隔音达到45分贝,这些老破小根本无法达标,最终将沦为无人问津的“废品”。
四、现金为王,果断止损
面对严峻的楼市形势,普通民众该如何应对?我们的建议是:效仿李嘉诚,该出手时就出手,优先保全现金。长沙业主王紫的经历便是明证:她去年忍痛割舍长沙县的老旧房产,补差价80万元置换市中心次新房,虽然有所亏损,但资产锁定在核心区域,内心更为踏实。从投资回报率来看,目前一线城市住宅租金回报率仅为1.5%左右,甚至不如存入银行大额存单划算。若需换房,应选择核心区域的小三居室或优质学区房,2025年二季度,38.7%的改善型购房者都做出了同样的选择。一位业主总结得十分精辟:“宁要市区老破小,不要郊区伪豪宅”,关键时刻,优越地段才能抵御风险。
曾经令人艳羡的“百万房产”如今越来越少,而背负百万房贷,表面光鲜实则生活拮据的人却越来越多。楼市已不再是闭着眼睛就能赚钱的时代。记住:账面上的百万资产并不代表富有,手中握有现金才是真正的可靠保障!当房产从珍贵的资产变成沉重的包袱时,就应该果断止损!现金在手,才能安心无忧!
"
发布于:内蒙古自治区翻翻配资-炒股票手机软件-股配资平台-配资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