诵中华经典,传华夏文明。听《诗韵麻城》,做书香少年。麻城市教育局、麻城市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【诗韵麻城】第二季,敬请关注!
品诗词之美
《纳凉》
宋 秦观
携杖来追柳外凉,
画桥南畔倚胡床。
月明船笛参差起,
风定池莲自在香。
悟文化之韵
古诗注释
作者携杖出门去寻找纳凉圣地,画桥南畔绿树成荫,他坐靠在胡床上非常惬意。明月夜,船上的笛声在耳边萦绕不绝,晚风初定,池中莲花盛开,香气沁人心脾。
诗人介绍
秦观(1049年~1100年),字少游,一字太虚,号淮海居士,别号邗沟居士,高邮(今江苏省高邮市)人。北宋时期大臣、词人。与黄庭坚、晁补之、张耒合称“苏门四学士”,为北宋婉约派重要作家。著有《淮海集》《劝善录》《逆旅集》等。
展开剩余75%古诗赏析
《纳凉》是北宋秦观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。诗歌描绘了江南夏夜的美丽情景,展现了一个优美清爽的清凉世界。
首句“携扙来追柳外凉”就点名题意,交代了自己携杖出门去柳外寻找乘凉胜地。在这句诗中,秦观一连用了“携”、“来”、“追”三个动词,来写自己出门寻凉的情景,这一连串的动作并非刻意加入,而是因为天气炎热,作者着急寻找清凉的自然流露。
次句“画桥南畔倚胡床”,便交代了“柳外凉”的位置,即位于“画桥南畔”。这里绿树成荫,依傍着河水。可以见得,这是一处环境优美的地方。“画桥”是一座装饰优美的桥,而“胡床”不是床,是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座椅。此时,他在画桥南畔架起了一张“胡床”,坐靠在胡床上面。从“倚”字,可以看出作者悠闲惬意的状态。
最后两句“月明船笛参差起,风定池莲自在香”,是秦观对这个乘凉胜地四周美妙景色的描绘。它的意思是说,月明之夜,不时有船家儿女的短笛声参差而起,萦绕不绝。晚风初定,池中盛开的莲花,则散发出自在的幽香,沁人心脾。
诗词拔高
据记载,秦观自公元1055年入小学,至公元1071年,年方二十三岁,在这十六年寒窗苦读中,除了四书五经、佛老哲学及一些兵家书外,主要是学习诗赋。公元1071年之后,受科举罢诗赋试经义论策的影响,秦观应举失利,因而也推迟了他入仕的时间。家境并不富裕的他,只有“敝庐数间”“薄田百亩”,只能自足而已。这段时间,秦观曾从事过一定的田间劳动,也写了不少田园诗和闲适诗,既写春耕秋收的艰辛,也涉及官吏催租以及农户困顿的生活现状,还有表现农村生活安闲恬适、自得其乐的,这首《纳凉》就属于后者。
嘉宾介绍
老师:叶晚珍
麻城市第八小学二(1)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,坚持以文育人,以德化人,争做新时代好老师。
学生:项语涵
麻城市第八小学三(1)班学生,活泼开朗,热爱学习,兴趣广泛,爱好阅读、跳舞、弹钢琴和游泳。
学生:刘一诺
麻城市第八小学三(1)班学生,爱好看书、下棋和打羽毛球。
点击观看视频
编辑:汪芬 毕静 吴与亭
编审:谢正武
投稿邮箱:2816133494@qq.com
发布于:北京市翻翻配资-炒股票手机软件-股配资平台-配资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