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9年2月底,中越边境的对越反击战已进入最为激烈的阶段。双方军队在边境线上频繁交火,我军凭借雷霆般的打击使越军遭受重创。面对我军强大的正面攻势,越军深知难以正面对抗解放军,于是决定发挥自己的“拿手好戏”。
这项“拿手好戏”正是深入密林展开游击战。
众所周知,越南北部地势复杂,以群山环抱、森林茂密著称。战争爆发前,越南人民已经进行了长达二十余年的丛林游击战,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和实战成果。他们不仅熟悉这种丛林作战环境,更对在丛林中伏击、隐蔽的战术充满信心。
因此,越军计划再度重演“旧戏”,希望依靠丛林和山地的复杂地形,对解放军发动骚扰和突袭,以此制造更多损失。
为了应对越军这种小股部队的游击袭扰,我军一方面加紧修筑坚固防御工事,另一方面也采取主动出击策略,派遣小分队深入丛林,清剿潜伏的越军。
康钦佑所在的1连,正接到了这样一项任务:前往某座战略高地,清剿周围五公里范围内的敌军势力,确保后续部队能够顺利推进。
任务下达后,1连迅速集结出发。此时正是清晨,空气中湿气弥漫,浓厚的白雾笼罩着整片丛林。加之对地形本就不熟悉,这种天气无疑增添了行动的难度,也让潜藏的危险变得更加难以察觉。
展开剩余84%尽管如此,军令如山,事关整个行动的后续部署,连队干部在反复强调注意事项后,果断命令部队继续前进。
然而,浓雾带来的问题很快显现出来。
不少战士在厚重的雾气中迷失了方向,部分人甚至无意间脱离了大部队。等他们回过神时,身后只剩下雾中怪异的树木轮廓,既看不清楚,也无法辨别那是普通树木还是隐藏的敌人。
这种情形极其恐怖,因为无法确定前方和身边潜藏的威胁,且作战中又不能大声呼喊以免暴露位置。
康钦佑就是其中一名迷失方向的士兵,幸运的是他及时凭借声音找回了班长和三名战友。五人紧紧靠拢,小心翼翼地向前移动,谁也不敢发出大声响。
这五人中,除了康钦佑和班长,其他三位是战前刚入伍的新兵,心理素质和应急反应尚显稚嫩。面对迷失方向、潜藏敌人随时可能出现的紧张局面,三位新兵难免焦虑不安。
这也在情理之中,毕竟这种恐惧是人之常情,但当前形势不允许他们有太多犹豫,必须迅速稳定情绪,否则后果将更严重。
幸好康钦佑和班长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兵,见状立刻安抚新兵,鼓励他们镇定应对。
随后,班长和康钦佑运用早年学过的野外生存技巧,凭借树叶和枝丫的密度大致判断方向。在确定目标后,五人谨慎地跟随班长的带领,朝预定位置缓慢前进。
没走多远,意外便发生了。
行进约二十分钟后,康钦佑突然听见前方传来异响,五人立刻紧张起来。走近一看,竟是自己人。
发出响声的是连队另一名班长,身边还有四名战士,但班长情况极为危急,腹部鲜血直流,几名战士正手忙脚乱地给他包扎。
经过询问才知,这名班长遭遇敌军狙击手伏击,所幸反应迅速,加之浓雾掩护,才得以保住一命。
康钦佑也了解到,这些负责包扎的战士和跟随自己的新兵一样,都是刚入伍不久,经验尚浅。
令他困惑的是,既然敌人就在附近,为何不立即撤离?停留原地无异于自缚手脚,极易招来更大危险。
他急切地问出此疑惑,却听到新兵们的话让他心头一紧。
原来,不仅二班长遭袭,还有该班一名机枪手被击倒,倒在离此约百米外的丛林中,生命危在旦夕。
几人之所以不敢移动,是想设法救回这名机枪手,但又害怕遭遇敌人第二波袭击,加之二班长伤势严重,只能暂时停留。
康钦佑的班长听罢怒火中烧,怎能忍心让战友落在敌人手中?当即下令,派人前去救援。
可令他们为难的是,新兵们纷纷低头,没有一人敢主动应声,脸上尽显恐惧。
毕竟,自战争开始以来,越军在丛林中如幽灵般神出鬼没的行径,让我军伤亡惨重,给新兵们留下了深刻阴影。
经过多次交战,战士们逐渐摸透敌人手法——击伤机枪手并非出于怜悯,而是布下“放长线钓大鱼”的陷阱。
越军明白我军不会弃伤员不顾,于是利用被击伤的机枪手作诱饵,吸引更多解放军前去救援,再逐一伏击。
这招毒辣阴险,曾令我军付出惨重代价。
就在此时,康钦佑挺身而出,对班长说道:“这些新兵没经验,去了也是白跑,还是让我去吧。”
说罢,不等班长点头,他便根据新兵指示的方向,弓着腰悄悄摸去。
经过半天小心翼翼地前进,康钦佑终于找到了受伤的机枪手。只见他躺在地上痛苦呻吟,情况危急。
看到这一幕,康钦佑心如刀绞,既为战友受伤感到难过,又焦急其伤势若不及时治疗,恐怕难逃生命危机。
但身为老兵的直觉告诉他,不能贸然行动。
因为敌人惯用“钓鱼”战术,贸然救援极易落入埋伏。
更何况背负伤员行动缓慢,容易成为敌人狙击目标。
理智告诉康钦佑,眼下最重要的是先夺取机枪,然后迅速撤回寻求增援,才是稳妥之策。
决定已定,他先扔出几块石子吸引敌人注意,随后翻滚至战友身边,一边拾起机枪,一边低声安慰:“坚持住,我会带你回去。”
话音未落,康钦佑又迅速翻滚撤退。果然,敌人立刻发动射击,但他早有防备,顺利躲过一劫,安全抵达一棵大树后。
接着,他毫不迟疑地带着机枪返回班长身边,报告现场情况。
班长当即决定,派人赶赴营部请求增援,营救受伤的二班长和机枪手。
但谁去成了难题。几个新兵依旧畏缩不前,班长明白他们此刻内心的恐惧,也知道即使派人出发,也不一定能安全抵达。
于是,责任又落在经验丰富的康钦佑肩上。
带着班长的嘱托,他再次消失在迷雾笼罩的丛林中。
凭借丰富的野战经验,康钦佑不到一小时便赶到营部,获得上级批准后,带领几名同样经验丰富的战友火速赶回。
可惜的是,时间稍有延误,当他们抵达时,二班长已气若游丝,交代了简短遗言后英勇牺牲;而机枪手也早已不幸遇难。
这件事让康钦佑久久难以释怀,他不断自责为何自己不能更快一些,若能早一步赶到,或许战友还能幸存。
与此同时,这次经历也让他更加深刻体会到战场的残酷无情。
他没有责怪那些新兵,因为自己也只是比他们早入伍几年而已。像亲眼见证战友倒下的痛苦,他之前也罕有经历。
恐惧和害怕是正常反应,只有经历过血与火的磨炼,才能真正让士兵和整个队伍成长、蜕变。
发布于:天津市翻翻配资-炒股票手机软件-股配资平台-配资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